蔦松國小晨霧戲作朗讀
111年閩南語古典詩創作集
《辛丑除夕即景》吳忠勇詩
辭年祭祖薦餚蒸, 小聚同看瑞氣凝。
饒是歸程家百里, 烹茶話舊興偏增。
《壬寅正月初一試筆》吳忠勇詩
郊行又見一園春, 夜雨濡街物色新。
二載時瘟知肆虐, 百回鐵翼更逡巡。
江山藻飾都如畫, 詩酒生涯自有真。
碌碌前程渾過眼, 應教湖海往來頻。
《壬寅大年初二夜過朝天宮》
依然慈眼視蒼生,臘月寒氛似不平。
意是通衢人漸少,何時得見島風清。
《壬寅觀北港巷弄花燈有懷》
燈花熠熠照門牆,細認前賢詩數章。
憐是汾津才俊杳,今來徒此憶清狂。
《壬寅立春前一日再訪碧池和梅齋先生韻》
登臨日暮猶風雨, 欲問誰將丹鼎開。
淡沲湖光生眼底, 今朝知有謫仙來。
註:日昨風雨瀟瀟,今晨天清氣朗。
《再和碧湖即事用梅齋先生韻》
東風駘蕩草初長, 焰木如焚照九莊。
探看前人登陸處, 江村誰識舊津梁。
註:湖畔164縣道兩旁遍植火焰木,繁花正茂。
《立春聽忘齋先生吟詩有懷並寄諸詩友》 吳忠勇 詩
欣從屏幕學清吟,古調聽來都好音。
十載薪傳忙裡過,半生行履句中尋。
彈冠莫惜青春杳,攬鏡何憐白髮侵。
且託東風遙寄訊,得閒我欲共雲岑。
《春遊遣懷》吳忠勇詩
漫言春日好尋詩, 取次郊山或可期。
曲徑幽探人跡少, 疏林獨坐曉風吹。
憑闌遠眺增岑寂, 瀹茗長吟解困疲。
文戰經年才漸盡, 深宵苦是眼花時。
《上元前三日再過巷弄花燈巧遇享潤兄小敘遣懷》
月到良宵分外明, 穿街過巷履痕輕。
何來詩客酬佳節, 自是琳宮負盛名。
古調於今聽者少, 初心依舊故園耕。
遙看藻井氤氳處, 恍若慈親倍有情。
《故友來訪感事偶成》吳忠勇詩
青春易向紅塵老, 愛悔難從夢裡尋。
愧我浮生餘鬢白, 羨君雲屋滿籬金。
喧聲盈耳能無擾, 夜雨謀篇寄一吟。
寂寂芸窗人獨處, 悄然回首誼何深。
11《即事書懷》吳忠勇詩
愁煩自是春無味, 久未閒庭看竹叢。
料峭更兼殘雨後, 小憐燕語落花中。
《春思偶成》吳忠勇詩
幽懷可欲寄東風, 又是春山一片紅。
卌七韶光如轉首, 撫心驚感爛柯中。
《月津港漫游雜詠》吳忠勇詩
閒穿湖畔柳,魚躍水溶溶。
古渡三春碧,幽情百載濃。
人來燈節後,日昃客心慵。
遙憶娟娟月,流光照幾重。
《壬寅烏俄之戰有懷》吳忠勇詩
北國狼煙起,民心不肯降。
安危真一髮,休戚更多邦。
言虎三人信,知誰九鼎扛。
愁看棋局險,掩卷倚書窗。
《忘齋先生家初觀紫藤花》吳忠勇詩
春雨生煙籠碧山, 忽聞啼鳥草堂閒。
小憐紫馥隨風起, 花期相約舊徑還。
《登瀛諸子南浦雅聚書懷》吳忠勇詩
串串繁英淺復深, 虯枝攀架自成林。
烹茶還把新詞賦, 豈識留春一片心。
《三詠紫藤》吳忠勇詩
紫萼娉婷好寄懷, 詎來風雨覆庭階。
春光知共朱顏老, 過眼芳華亦自佳。
《南埔望九九峰》 吳忠勇 詩
青宅訪師友,雨餘春日涼。摛詞先投餌,烹茶更傳香。
東望雲霧翳,隱隱自昂揚。 今來雖不見,臥遊想清光。
吾亦羡高賢,長住白雲郷。 日日見青山,悠悠塵世忘。
卜地須因緣,緣至會此堂。 可得羽翮健,夢裏凌虛翔。
《郊行見紅花風鈴木半落》吳忠勇詩
閑遊驚見落花深,日暖清光透樹林。
四顧無人聲寂寂,絕憐儷影夢中尋。
《暮春書懷》吳忠勇詩
春燕低迴拂綠波,銷殘花事奈愁何。
浮生碌碌渾如夢,小聚傾杯且放歌。
21《森嵐品貴妃烏龍、聽箏抒懷》
其一
盛來茗椀色無瑕,仙種合生天子家。
憐是煙蒸蟬齧罷,餘芳教客醉流霞。
其二
繁弦輕撥發清音,一曲鶯歌細細吟。
往事俱隨幽思杳,高齋聊共茗茶斟。
《過荷包山賞桐花悵然有懷》吳忠勇詩
嫣然素蕊半摧枯,綠滿青岑逸興無。
物候推移人漸老,三春幽賞及時須。
《立夏庠序即景》吳忠勇詩
菩提嫩葉任西東,梅雨瀟瀟初夏中。
春去從知花事少,悵看飛絮拂簾櫳。
註:木棉彈飛落絮
《圍牆見獨叢七里香有懷》吳忠勇詩
綠陰深處認芳叢,半抹幽香淡蕩中。
欲問誰銜微籽播,鳥啼陣陣入薰風。
《壬寅全臺啟動線上教學有感》吳忠勇詩
初夏臺陽臨大敵,驚惶恰似去年時。
憐他停復師生苦,雨霽晴和來莫遲。
《雨中散策》吳忠勇詩
閒步空庭聽淅瀝,遠山睇盼黑雲垂。
日長非是渾無事,禪觀澄心祇自知。
《過大溪老街》吳忠勇詩
河干款步暑氛濃,藻飾樓居都古風。
憐是亨衢遊屐少,何堪蕭索幾年中。
《大暑遊鳳凰谷鳥園》吳忠勇詩
山亭午後忽來風,冰茗連杯興不窮。
欲浣塵勞銷溽暑,時聞啼鳥翠林中。
《遊北埔冷泉》吳忠勇詩
臨流濯足不思歸,逭暑何人更著衣。
客次山中塵事遠,崢淙玉練正霏霏。
31《慈天宮前望秀鑾山並懷姜紹祖》吳忠勇詩
小立神宮望翠巔,遙懷名業此山川。
遺詩展讀英風在,可使丹心逐物遷。
《立秋前二日書懷》吳忠勇詩
日飲冰醪銷暑悶,螢屏相對久無詩。
何求靈藥開心眼, 愧少佳章勝昔時。
《品白毫烏龍》吳忠勇詩
冰貯壺沖皆合味,清芬細酌自心閒。
捧看憐汝微蟬齧,換得柔荑翠綠間。
34《立秋向晚即景書懷》吳忠勇詩
風涼殘暑後,雨霽半虹懸。
北望多雲陣,西來有戰船。
如何安國計,豈是出師年。
世少桃源地,無言向遠天。
《過尖山腳社區》吳忠勇詩
綠陰嵐影入潢池,重過空村自繞籬。
庭雀啾啾鳧泛泛,此中風月竟誰知。
灼灼瑞蓮三兩枝,淡香分付與秋時。
晨興吾愛塵氛靜,幽賞何堪未有詩。
《新秋寄鵑城善友》吳忠勇詩
原是再來人,菩提性自真。
何由三界住,未肯六情泯。
濁世多憂患,仙家少苦辛。
幽居雖寂寂,怙主轉相親。
註:怙主常用作對佛教成就開悟者之敬稱
《贈友人》吳忠勇詩
歡讌終朝不見君,他鄉久住復離群。
星河耿耿秋風後,毫楮依依薄酒醺。
欲暢幽懷吟一曲,何為白眼傲千軍。
今宵聊把歸期計,寄語雲端時可聞。
《讀向陽山路詩,憶十六年前登玉山事》
茗茶七椀共清秋,吟詠新詩憶勝遊。
曩昔青山煙霧裡,晨登絕頂雨初收。
《過忘憂森林》
收拾塵心付篋中,幽林散策少鳴蟲。
已銷殘暑霜痕染,憐見枝頭片片紅。
註:此為巡視校園每日經行處,美其名曰忘憂森林。
41《八月十四日登樓翫月》
桂魄蟾光倍有情,緩歌盈耳晚風輕。
良宵欲把塵勞浣,半百星霜去若驚。
《秋山》 吳忠勇作
青岑小住遠塵氛,泛泛飛鳧隔水聞。
夜雨連宵元寂寞,香醪遣興敘殷勤。
何因葉落悲無盡,獨愛楓紅靚幾分。
莫笑浮生知己少,清風明月好為群。
《香包》 吳忠勇
菖蒲蓬艾難袪疫,雨霽新晴掃積陰。
容臭維身風俗遠,龍舟競技鼓聲喑。
滔滔瘟癘何時盡,耿耿幽貞千載欽。
迎目纖紗長覆面,芸窗掩卷幾沉吟。
《詩詠北埔》/ 吳忠勇作
大隘開荒跡已陳,遙稽往史一沉吟。
誰憐戰骨榛蕪沒,尚憶元宵笐火深。
遊屐亨衢參絳闕,茂才詩卷見初心。
人從天水堂前過,更仰英風爍古今。
註:大隘即今之北埔、峨眉、寶山三鄉。近年恢復元宵於 慈天宮前點油笐火繞行秀巒山以接回被日人斲斷之龍脈,此山乃為紀念姜秀鑾之功業命名。其後裔秀才姜紹祖遺作〈出師贈同學〉句云:「書幃別出換戎衣,誓逐胡塵建義旂。」
《詩骨稜稜》 吳忠勇作
書劍持身未折腰,可堪板蕩羨漁樵。
文章報國今尤重,偃蹇堅心志莫凋。
長緬放翁豪氣壯,咸欽子美史詩昭。
直言諤諤披肝膽,奮筆屠鯨致舜堯。
《中秋返鄉》吳忠勇詩
中歲心何繫,縈懷是老親。
故園孤獨影,歸夢宦遊人。
昆仲居南北,聚離唯夏春。
莫教鄉思斷,螢幕話頻頻。
《龔副座以花蝴蝶見贈有懷》吳忠勇詩
杯盤無蝶影,唇舌有花香。
值此良辰過,縈懷故意長。
暮秋何寂寂,前夢已茫茫。
小坐芸窗裡,微吟風露涼。
註:花蝴蝶指藝妓咖啡
《佛光山臺北道場開會書懷》吳忠勇詩
南北驅馳一日回,霏霏秋雨潤蓬萊。
鵑城小聚群賢議,梨棗新刊盛會開。
欲化菁莪先建德,可教心鏡不生埃。
研經廿載渾無得,霜鬢頻添朔氣催。
《重過三秀園》吳忠勇詩
歲序值霜降,探勝臨雅園。
游屐滿庭砌,琴鼓人聲喧。
風微午后熱,紈扇如飛翻。
鬱鬱木還盛,泛泛鳧何言。
今來越二載,羨此桃花源。
主人自瀟灑,棲隱怡然村。
耽詩蒔花草,鷗鷺邀傾樽。
興起馬蹄疾,訪舊馳華軒。
嘗嗟燕飛去,今復迴松門。
悠悠百年事,可共漁樵論。
註:三秀園位處雲林縣大埤鄉,每於仲秋後辦理霜降音樂會。據傅總監云,與耆老口述歷史時,喜言老園主及兒時嬉遊事。
《立冬晝猶熱廣興紙寮手作紈扇戲詠》吳忠勇詩
紙絹纖纖態萬千,丹青點染更鮮妍。
人來已是殘秋後,素手輕搖幸未捐。
51《過桃米生態村紙教堂有懷》吳忠勇詩
山村重訪立冬時,入眼枯荷動我思。
大化遷流聲息杳,何堪荏苒換青絲。
八卦臺地寺廟遊衍感懷四首(111年磺溪文學獎)
《彰化市南瑤宮》 (上平十一真韻)
祥煙繚繞南門外,輿駕遙參笨港濱。
誰識瓦窯時顯異,翻崇歲祀更酬人。
龍袍獻換嗟零替,香擔相傳慰苦辛。
二百年來行履繼,縈懷最是祖家親。
註:南瑤宮天上聖母,俗稱「彰化媽」或「南門媽」,信仰圈勇冠全臺,嘉慶19年即徒步往笨港進香。而建廟因緣始於笨港南街楊謙掛於工寮之香火,故進香時均至楊氏祖屋拜訪其子孫。後因楊氏後代家境困窘及絕嗣,進香時便將媽祖之新神袍獻予楊家媽祖,俗稱「換龍袍」。2002年新建笨南港天后宮,遷祀楊家媽祖於此,尊稱「祖家媽」。而石氏家族因創建南瑤宮時貢獻卓著,特賦予世代進香「顧香擔」之榮譽及重任。
《花壇鄉虎山巖寺》 (下平七陽韻)
纔迓初春疑覆雪,漸看孟夏滿金黃。
靈巖聽竹心何悟,野徑尋花興亦狂。
塵夢真如萍跡杳,幽情還比雨絲長。
亭前小立都無語,嵐霧層層接渺茫。
註:虎山巖因山形恰似臥虎而得名,「虎巖聽竹」為古彰邑八景之一,於數年前栽植金針花及李花,現每逢花季遊客如織。
《社頭鄉清水巖寺》 (下平二蕭韻)
鬱鬱青山今復朝,幽幽古道影飄蕭。
春光曾惹風人醉,甘露能教疫瘴銷。
望眼蒼松猶勁拔,遊心黃卷感沈寥。
謾憐霜雪何時盡,此去應知路未遙。
註:本寺詠詩及官匾甚夥,享「清水春光」令名,乃彰邑八景之一,位處「挑鹽古道」上。據「滴水清心」古碑所載,該寺甘露泉與龍泉廟共用,詳述規條以杜紛爭,去歲因時疫嚴峻,禁取午時水。庭中黑松與二株羅漢松約與寺同齡,近二百年。
《芬園鄉寶藏寺》 (下平八庚韻)
炎峯雨霽更分明,南北瀠洄一水淸。
熏沐神庥追海甸,虔尊玉帝似牲盟。
新蟬長伏須臾死,遺魄偏依紺宇生。
迻錄斯文留往蹟,寶山莫使負嘉名。
註:寶藏寺東面九九峰及貓羅溪,雍正元年芬園瘟疫肆虐,幸逢鹿港天后宮媽祖遶境暫駐始銷,居民求分靈奉祀迄今。而迎天公乃泉州人藉祭祀團結對抗漳州人之民俗活動,寺旁後另闢建忠義祠供奉「貓羅溪西勇士」牌位,乃漳泉械鬥死難者。傳言乾隆57年嘉慶君遊臺遭難曾掛單於此,並親書「寶山第一」之匾,現為鎮寺之寶,去歲委託大學編纂寶藏寺志。
臺中山城行吟四題(111年臺中文學獎)
《東豐-后豐鐵馬道》
碧水崢潺下雪岑,河干睇盼岫雲深。
驚看堤壩餘殘跡,遙憶災黎被復衾。
驛道悠悠鳴笛杳,荊花灼灼故園尋。
呼朋單騎追風罷,端合芳醪與細斟。
註:大甲溪發源於雪山及南湖大山,流路長約140公里,石岡水壩位處下游,供應大台中地區民生、工業及灌溉用水。
《東勢林場》
大墩遊衍往來頻,葱蒨林扉自可親。
熠耀探尋連夜雨,疏閒思浣一年塵。
憐花吟賦情偏厚,濯足齋心氣欲伸。
潑眼流光成畫幅,溪山從不負歸人。
註:臺中市舊名大墩。東勢林場三面環山,臨大安溪。螢火蟲古稱耀夜、景天、熠耀。時逢桐花委地。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煙篁深處舊村家,斫木聲隨夕照賒。
細認豐碑懷勝概,虔參紺寺見繁華。
春曦澹蕩櫻全放,澗壑暄妍興倍加。
賴得林泉供嘯臥,更登仙嶺極幽遐。
註:竹林原為泰雅族耕種處,受日人驅趕後,漢人進駐伐木。沿天籟步道可往十文溪畔攬勝。西元1927年八仙山入選《臺灣日日新報》八景票選,立有紀念碑。靜海寺旁為八仙山登山口。
59《谷關溫泉區》
綺歲夙聞雲景勝,遨嬉翠谷沐蘭湯。
古松今歿難相近,浩月猶親自不妨。
漫步索橋山氣冷,小停苔徑桂花香。
華燈儷影曾誰照,廿載無辭客路長。
註:神木谷飯店圍牆內之「五葉松神木」壽逾千年,近月驚傳倒塌。谷關溫泉日人舊稱明治溫泉,1907年原住民發現後,遲至1927年始開發。